[v_tips] 角膜塑形镜采用透气性硬质角膜接触镜材料,即通常所说的RGP材料制作的眼镜片,RGP是英文Rigid Gas Permeable的缩写,即“透气性硬质材料”。它是在不透气的硬质材料PMM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市场上经常会见到的“OK镜”实际上就是角膜塑形镜。[/v_tips]
在谈角膜塑形镜到底是不是骗人的之前,我来给大家简单说下角膜塑形镜的原理。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硬性的材质,它相当于一个硬片片,可以把眼睛压得扁一点,就像用力捏乒乓球一样,角膜(相当于眼睛的凸透镜)的汇聚能力就降低了。
不过人的眼睛就像是放在热水里的乒乓球一样,是能自己弹回原样,角膜塑形镜这种“压扁扁”,一般也就坚持个1~2天。大家可以想象,这种塑形镜要比一般的隐形眼镜硬,否则肯定不能“压扁扁”;但又不能把眼睛压坏,因此要求他的表面光滑程度比普通隐性眼镜高,应该只有正规厂家才能做到。
[v_tips]塑形镜的设计是来压眼睛的,而不是像普通隐形眼睛那样只是个凹透镜,因此戴上塑形镜看东西不会特别清楚,这东西只适合晚上睡觉的时候戴,反正做梦也不用看得特别明白。[/v_tips]
软性隐形眼镜和眼球是紧密结合的,就像游泳帽一样,勒得紧紧的,如果睡觉的时候戴,眼睛不再眨,没有眼泪能冲洗到隐形镜下方,细菌就很容易繁殖增生。而硬性的隐形镜,塑形镜,有点像硬草帽,边缘和角膜的接触没那么紧,即使是睡觉的时候,眼泪也是不停地在冲洗,所以还是很安全的。
说角膜塑形镜不安全,那是因为确实有一些并发症
[v_error]1、 戴角膜塑形眼镜后有少数患者在早期(1个月内)出现角膜点状上皮剥脱。通常是因为镜片配戴过紧、过松、镜片对角膜中央压迫以及操作不当引起。
2、 个别眼由于镜片边缘出现线状破损,使角膜上皮产生三级损伤(擦伤),可用抗生素或在营养角膜上皮滴眼液并停戴10天后痊愈。
3、 戴角膜塑形眼镜早期的塑形中,部分中度近视患者出现不规则散光,主要是因为镜片偏位或镜片基弧和稳定弧的配适不良引起。通过适当加大镜片直径或减少基弧等方法可以消除和改善这一现象。
4、 在配戴角膜塑形眼镜早期的塑形中出现视力波动、重影眩光、角膜地形图偏中心改变、中度近视患者出现不规则散光或镜片偏位等。发生原因是镜片直径相对偏小、镜片基弧接触角膜的面积偏大、镜片稳定弧偏松等。
5、 出现角膜上皮染色阳性,表现为散在的点状染色,多数无任何刺激症状,少数有畏光、刺痛等症状。主要是因为镜片配戴过紧、过松、镜片对角膜中央压迫以及操作不当引起,可能造成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的损害。其发生与配戴前患者适应症的选择、验配时荧光素染色的评估经验、以及配戴者的操作能力和护理镜片的能力等有较大的关系。[/v_error]
[v_blue]看完这些并发症就会发现,大多数并发症都是由于佩戴不当或者是验配医师个人能力相关。[/v_blue]
但尽管如此,儿童近视还是须慎用OK镜。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办的第六届“关爱近视 微笑论坛”上,专家指出,近视几乎已成为“国病”,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比例与日俱增,近视的防控需要得到重视。对于已经患有近视的儿童青少年而言,有两种方法可以减缓近视发展。
第一,保证足够的户外运动。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晓瑛强调,户外运动肯定可以延缓近视的发展。至于活动多久,她表示每天2小时以上就能起到作用。听起来容易,实践起来有点难。学业压力以及出于安全的考虑,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并不够。
第二,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配戴OK镜。随着验配人群低龄化和人数的扩大,OK镜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角膜塑形术是国家药监局规定的最严格的医疗行为之一,需要合格的医疗机构、合格的验配医师、合格的镜片和合格的患者才能成功。并不是所有近视的青少年都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验配前筛查与数据测量的精准性显得格外重要。为了配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至正规医疗机构经过严格的筛查和评估后决定。
同时,配戴者要有良好的依从性,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戴镜、护理及定期随访。OK镜的安全使用,很大程度上与使用者的卫生习惯有关,要按规范完成清洁、消毒程序。临床上,医生遇到过家长用自来水冲洗OK镜的情况,这是绝对不可取的。若在配戴期间出现眼部不适,应该立即取下镜片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