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张女士(化名),最近去眼镜店验光,听说这家眼镜店验光要收费了,顿时大发雷霆,指着店员的鼻子进行了长达10分钟的“京骂”,并且将全过程拍成视频发了条微博。似乎在张女士看来,眼镜店验光收费是“大逆不道”的。
然而,当张女士走进一家美发院时,情况发生了180度逆转;按照时下美发院的收费系统,不同等级的师傅是要收取不同的资费的,学徒38元、技师68元、总监98元、首席168元……;张女士对此习以为常,喊来店长凯文老师亲自为她修头发,凯文老师的收费标准是298元!
我想,问题并不像大家理解的那么简单。
首先,在消费者眼中眼镜店究竟是什么。
在90年代之前,和理发店一样,作为一个服务项目,眼镜店验光是收费的,其他服务诸如装配、修理、更换零配件等等也都要收取费用。
到了90年代中期,眼镜店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招揽顾客销售眼镜商品,开始有一些眼镜店打出免费验光、免费修理的旗号,并且迅速蔓延至整个行业。
于是,眼镜店和理发店逐渐“分道扬镳”,后者仍然是“服务企业”,前者却成为了“零售企业”;“配眼镜”镜逐渐演变成“卖眼镜”,而验光、装配、修理等等则成为一种“增值服务”。久而久之,顾客习以为常地认为:“你要做我的生意,就不该服务还收费”。
其次,增值服务为何越来越“不值”。
我们就拿理发店来说事儿。
有没有在理发店被“肉麻”到的朋友,姥姥就是一个。现在理发已经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坐下来先询问你要喝什么,可乐果汁红茶咖啡他们一应俱全;然后要帮你做肩部放松,接着是洗头,服务生清一色的帅哥美女不说,还一个个戴起了餐饮行业特有的“透明口罩”,以免在交谈过程中唾沫喷到顾客;理发店的设备也在不断升级换代,最近一次姥姥去理发,发现“造型师”(注意,他们已经不叫理发师了)居然用的是戴森的吹风机。
反观眼镜行业,虽然我们也在不断强调服务升级,但与美容美发行业对比还是相形见绌。
说到这儿,姥姥要举日本999.9眼镜的案例了。
日本可说是“平价快消眼镜”模式的始祖,无论是JINS、ZOFF还是近几年横扫东南亚的OWMDAYS,都是源自日本。这对日本传统眼镜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有不少企业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但亦有一些经历大浪淘沙而最终屹立不倒,999.9眼镜就是其中之一。
步入他们位于东京银座的店堂,你会发现很多与众不同的细节。尤其是取镜区,安排了三组特别定制的取镜椅,每一位配镜的顾客都可以在这里“享受”眼镜调整的服务。
所以,你要让顾客为服务“付钱”就要先让服务“值钱”,即使是免费提供给顾客的“增值”服务,也要让顾客觉得有价值。
关于这个问题,行业内的态度并不统一。最近在“视库知道”群里,大家议论到“顾客的来架、来片,要不要提供装配、整形服务;顾客只验光不配镜,要不要给顾客处方?”正反双方各持己见,有说要接,有说不要接的。
这个张女士也是够奇葩的,听说要收费,她可以不去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