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镜的原理
光线穿过三棱镜后向其基底方向折射,物像向其尖端方向移位。上图中三棱镜右下方放置了一个小灯泡,人眼通过三棱镜看到的这个灯泡并不是真实的位置 ,而是在原来位置的上方,也就是虚线所指的方向,图像向三棱镜的尖移动了。斜视的矫正就是利用三棱镜可以使图像移位的原理,通过使用不同基底向的三棱镜,把由于眼肌不平衡所造成的调节和聚散功能协调起来,恢复正常视功能。

产生斜视的原因和症状
斜视主要是由于双眼眼肌不平衡以及调节与集合的关系紊乱所造成,患者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一只眼注视目标,另一只眼便会偏离目标,两只眼的位置不能对称。人眼为了维持双眼单视避免复视而不得不过度使用眼肌产生疲劳,当斜视度过大,人眼控制不了会出现重影,医学上称为复视。症状持续加重则可能发展为:隐性斜视转为间歇性显斜视,间歇性显斜转为显性斜视。
外斜的矫正:

外斜为何要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外隐斜因为外侧的眼肌力量过强,内侧的眼肌力量松驰,眼球偏向外侧,为了维持双眼单视避免产生复视,不得不过度使用眼肌,以便让眼球向内转动,时间一长就会产生眼疲劳。为了缓解眼疲劳,在眼前加底向内尖向外的三棱镜,使图像向外移动,这样眼睛就省力。例如一个人站着要拿地上的东西,不得不弯腰下去拿,要是把东西放在桌子上就可很轻松拿到。三棱镜具有移动图像的功能,外隐斜的患者由于眼前加了底向内三棱镜后,图像向外移动,眼球不用用力向内转动就可以轻松看东西,从而消除眼疲劳,矫正原则一般是加一半的棱镜量。
内斜的矫正:

内斜视是由于内侧眼肌力量过强,外侧的肌肉松驰,导致眼轴向内转,集合力过强,人眼为了看清东西,眼球向外转动时不得不比正常眼用更多的力,所以加了底向外的棱镜后,图像向内移动一些,眼球就不用用力向外转动看东西,矫正原则也是加一半的棱镜量。
上下斜的矫正:

上下斜是由于斜直肌麻痹引起,有上下隐斜一般是全矫正,把所测的棱镜量的一半分别放置在双眼前,一个底向上一个底向下。
三棱镜矫正的利弊:
斜视量小年纪较小的患者通过眼肌训练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减轻,有的患者可以从显斜转为间歇性斜视,再转为隐斜,而有隐斜的则有治愈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062735
2赫雨时.斜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27147
3杨景存.眼外肌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647
4徐广第.眼科屈光学.修订本 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