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家对于渐进的验配都不陌生,之所以用知易行难来形容我们渐进的验配过程,是因为“易”的点在于,理论上我们只要提供了精准的验光结果和单眼瞳距瞳高,我们就可以验配一副渐进多焦点眼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想要验配出一副合适且舒适的渐进眼镜,我们除了精准的验光和精确的瞳距瞳高外,还需要进行一些个性化参数的测量,比如镜眼距、前倾角、面弯、集合能力和下旋能力等;
其次我们还要懂产品,充分了解每款产品的特性,才能在众多的渐进品类里给顾客提供精准的选择,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我们遇到售后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正确的地对待售后问题,这也就是“行难”的地方。我们要综合全面地检查与分析才能配出一副合适的渐进多焦点眼镜!

下边我来分享一个我在渐进验配过程中遇到的案例:

1.我们对顾客的旧镜信息和需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2.之后我们为顾客进行了详细的验光检查及调节功能检查:

3.确定配镜处方后,我们根据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推荐了合适的镜框和镜片:

4.取镜时我们为顾客进行了配镜指导和镜框的调整,但取镜一周后顾客反馈:

5.根据顾客反馈问题,我们再次进行分析与思考:

6.根据顾客情况分析,在无法对顾客进行全套视功能检查的情况下,我们对顾客的集合能力和下旋能力进行了检查:
7.根据顾客检查的结果,我们为顾客配镜参数进行了调整:

考虑到顾客适应能力差,在保证看远需求的基础上,远用光度双眼各降低0.25D,可以让顾客更好的适应;同时近用光度降低至1.75D, 降低下加光能相对来说减少像散区的程度和范围。

考虑到顾客內旋能力稍差,在保证远视觉质量的基础上,增大了远用瞳距,目的是优化近用瞳距,让顾客更好找到近用区位置。
考虑到顾客下旋能力稍差,我们将标通换成了短通,FF值降为1,让顾客更好的找到近用区位置。
考虑到顾客对新镜的期望值较高,在经过沟通与解释后,建议顾客将原来的纯锐升级到更高一档的三维博锐镜片,这款镜片在拥有镜框识别技术和视觉焦点优化技术外,还拥有3D面部识别技术,根据顾客个性化参数去优化镜片设计,给顾客提供更宽大的近用视野和更好的空间体验感。
8.我们为顾客进行了个性化参数的测量后,重新下单换新镜,取镜后顾客反馈:

通过这个案例给我的启发与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