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圈

客观验光步骤分解与细节解读

在眼的屈光检查过程中,客观验光(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以及原眼镜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客观验光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被检眼的屈光状态进行初步判断,为主观验光打下良好基础,此外,通过原眼镜检测可评估原眼镜的矫正质量和效果,为全面精准的主观检查提供个性化的设计方案。

本文中,王立书老师将结合实际案例以及在教学和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说明客观验光在屈光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说明原眼镜检测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期望给予从业者一定参考。

主观验光之前的重要环节包括3个方面:电脑验光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检影验光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原眼镜检测与视力检查。在主观验光之前,数据的采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样能够使从业者在主观验光中少走弯路,提高检查效率和被检者的满意度。

01 电脑验光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
电脑验光仪
运用电脑验光仪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对被检者的屈光状态进行客观判断,为主观验光提供重要参数。其优点主要表现为快速、基本准确、操作方便、容易掌握;其缺点是只能用于初步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白内障、术后、高度屈光不正、调节异常、屈光介质状态等情况难以测定。

1.2操作及注意事项

02 检影验光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

2.1检影验光

检影验光是通过用检影镜观察影动(顺动或逆动)并用适当的镜片中和影动,找到中和点的位置,根据所加的镜片和中和点的位置客观上判断出被检眼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其工作原理为找远点,即通过加适当的球柱镜片,使被检眼的发出光线汇聚到眼前某一位置(0.5m、0.67m或1m),根据被检眼远点的位置以及中和状态眼前所加的镜片可测得被检眼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

在临床工作中,如果电脑验光仪测量过程中屏幕出现 “ERROR” “AAA”“OUT”标识,说明此被检眼有白内障或眼球震颤等因素造成的问题,这些疑难案例都必须要进行检影验光,才能得出更准确的数据。此外,对于学龄前儿童或表达能力差的老年人等疑难案例,检影验光也是客观验光的重要方法,作为视光师,应该学好检影验光这项技能。

检影验光的优点在于测试范围广、有技术含量,根据光斑的形状、明暗、动向及影动速率等可初步判断被检眼屈光不正的程度和主观验光的难易程度;仪器成本低、便于携带。对于电脑验光难以测出或测试结果可信度低的被检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难以掌握,成熟的经验需要一定的努力和实践积累。

2.2
检查方法

首先,打开检影镜使入射光线投射到被检眼内。观察映光的形状、动向、频率和亮度,集合距离变化来判断顺动或逆动。其次,当被检眼影动为顺动时应加适当的正球镜消解影动,当被检眼影动为逆动时,应加适当的负球镜消解影动,直至各个方向在某一位置被中和,说明无散光,根据所加的球镜和中和点的位置,即可判断被检眼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

客观验光步骤分解与细节解读

a.影动为顺动的消解方法如下:

在眼前加正球镜,假设加+1.50DS中和,在0.5m找到中和点,则应戴眼镜为-1/0.5联合+1.50DS=-0.50DS。

假设加+2.00DS在0.5m找到中和点,则应戴眼镜是(平光,客观判断是正视眼)。

假设加+4.75DS在0.5m找到中和点,则应戴眼镜是(客观判断是+2.75DS远视)。

b.影动为逆动的消解方法如下:

在眼前加负球镜,假设加-1.50DS中和,在0.5m找到中和点,则应戴眼镜为-1/0.5联合-1.50DS=-3.50DS。

假设加-2.00DS在0.5m找到中和点,则应戴眼镜是(客观判断是-4.00DS近视)。

假设加-4.75DS在0.5m找到中和点,则应戴眼镜是(客观判断是-6.75DS近视)。

最后,如果有散光则某一方位先被中和,另一方为逆动者形成逆动光带,再加负柱镜x中和(所加柱镜的轴位应放在影动中和的方位上),直到各方位影动完全中和完成检影;另一方为顺动者形成顺动光带,再加正柱镜x中和(所加柱镜的轴位应放在影动中和的方位上),直到各方位影动完全中和完成检影;根据所加的球镜和柱镜以及中和点的位置,即可判断被检眼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

a.影动为顺动的散光眼检影方法如下:

用检影镜测定球镜,加+0.50DS,30度方向在0.5m处顺动(此位置观察120度方向顺动)。

再加0.75DS,30度方向在0.5m处中和(在此位置观察120度方向为顺动)。

加+1.00DS,30度方向在0.5m处由顺动变为逆动(在此位置观察120度方向顺动)。

由此确定加-0.75DS球镜时,某一方向30度先被中和,形成顺动光带。完成检影的第一次关键环节,接下来再加正柱镜轴位放在30度,假设当加+1.00DC×30度时,光带消失,各个方向都被中和(观察要点是:距离变化,对比观察)。

根据以上完成检影时所加的+0.75DS/+1.00DC×30,再根据中和点距离是0.50m,可以判断被检眼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具体如下:

=-1/0.50联合+0.75DS/+1.00DC×30
=-2.00DS联合+0.75DS/+1.00DC×30
=-1.25DS/+1.00DC×30
=-0.25DS/-1.00DC×120

结论:此为复性近视散光。

2.3操作及注意事项

a. 检查环境应在暗室或半暗室;
b. 检影镜所发出的光线强弱应适中;
c. 检影镜所发出的光线与模拟眼视轴的夹角应适中;
d. 检影时应以光斑中心影动为准, 判断影动时应注意距离变化,对比观察。检查者应有良好的近视力。当达到中和时,应准确测定好中和点的距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验光技术

六种瞳距的测量方法

2022-1-12 19:22:17

验光技术

万新易百分·加强版验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2-2-11 14:10:55

依视路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