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个老师带女儿来验光,测得右眼近视125度,左眼裸眼视力2.0。孩子的眼睛比较敏感,只能佩戴75度的镜片才算能忍耐。只好先配75度,经过进一步的适应后再增加右眼的度数,直到足矫。
孩子选了一副黑色的镜架,戴上其实挺好看的。家长一直说丑,我说挺好看啊,家长趁着孩子不注意,猛向我打眼色。瞬间,我明白了家长的意思——怕孩子一直戴着眼镜,不摘下来!

这是不是很多家长的共同的一个潜意识?眼镜不能戴,一戴就去不掉,甚至很多家长还反复的告诫孩子,眼镜就上课戴,下课了已经写字做作业的时候一点要摘掉!
那么,孩子看近需不需要戴眼镜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明白以下几个概念!
看近的时候,眼睛会发生什么?
- 调节,也就是睫状肌要收缩,以便让晶状体变厚,才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 集合 两只眼睛眼象中间汇聚
- 缩瞳 瞳孔会变小
这就是传说中的三联动
先来看看调节,需要不需要戴眼镜
理论上来讲,孩子标准坐姿下,看近的时候,眼睛需要付出300度的调节力。但是,人的眼睛是会偷懒的,如果能只付出250度的调节力,那么它绝对是不会付出300度的。
这就造成了理论上的数值和实际需要数值的差异。
这个差异,就叫做调节滞后。加入300度的调节,光线刚好是落在视网膜上,那么250度的调节力就会偏弱,光线就会落在视网膜后。光线落在视网膜后,就会导致眼轴的快速增长,从而加剧近视度数的增长。
回到我们刚才的话题,看近要不要戴眼镜
看了以上的解答,你还为这个问题而纠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