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生验配巩膜镜,有时候会采用眼模压法,就是在眼表麻醉的情况下做出眼睛前表面的轮廓模具,然后再根据眼模订制巩膜镜,这种方式虽然不用试戴片,但过程复杂,对眼睛的侵入性较强,已经慢慢被试戴片法取代。今天我们就重点讲一下试戴片法验配巩膜镜的原则。
巩膜镜的验配主要依据矢高的概念进行,角膜k值在巩膜镜验配过程中反而不是那么重要。可以先行测量或者计算巩膜镜同等弦长下的角膜矢高。而镜片的矢高会受直径、弧度、角膜非球面性以及巩膜前表面形状的影响。由于在临床不容易测得巩膜前表面形状,所以无法计算实际的矢深,除非使用像OCT这类测量范围更广的设备。

但若使用试戴片验配法,佩戴适当的试戴片并搭配基本的眼前表面角膜地形图,在临床上也能凭经验达到良好的配适。
验配巩膜镜一般需要经过5个方面的评估,包括:
1.确定镜片总直径和光学区直径
2.评估角膜中心和角膜缘区镜下泪液层厚度。
3.评估定位区配适
4.确认镜片边翘
5.确认是否需要散光设计
以上五个方面并不需要特定的先后顺序,可以依照验配者的个人习惯。但需要先确定好配适之后才能通过戴镜验光确定最后定制的光度。接下来我们按照上文顺序逐一展开。
关于直径
确定镜片直径是验配巩膜镜时最基本的步骤。但直径的选择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验配者的偏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有许多独立变量需要考虑,比如希望有更多的泪液储存空间、希望让镜片完全不要接触到脆弱的角膜上皮或者角膜明显不规则、失深不一致等情况,都需要较大直径的镜片,这种情况定位区与眼球接触的范围也较宽,可以减缓局部承受的压力并提高配戴舒适度。
小直径的镜片通常会有更多“沉降”,比较贴近结膜,镜片滑动量与大直径巩膜片相比可能会更小,但在使用操作上更简单,不一定需要在镜片中填充生理盐水,也不太容易产生镜下气泡。对于角膜相对正常的眼睛而言,小直径的巩膜片会是比较好的选择,视力也会比较理想。
直径较大的巩膜片造成偏位的机率反而更高,这点和角膜镜片是不同的,因为大多数人的巩膜鼻侧曲率半径较平,使镜片较容易偏向颞侧。此时将镜片换成直径较小的巩膜片也许能够解决偏位的问题。另外,在使用直径非常大的巩膜片时,角膜缘和内直肌之间的空间可能会变得很小。
镜片下泪液厚度
角膜和镜片之间的泪液量应为多少,并没有确定的标准。不过最少应留有100微米是目前比较建议的。然而在某些研究也曾见过只留下约20~30微米的泪液厚度。对于真正的巩膜片200~300微米的泪液厚度已被视为相当足够。
理想的矢深根据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圆锥角膜患者所需要的矢深会比角膜移植术后的患者高。但若是中央圆锥角膜或是乳突状圆锥角膜的患者可能只需要用标准矢深来验配即可。而眼表患有疾病的患者则常需要较高的矢深。
在实际验配时,常以佩戴者的角膜厚度做为评估基准,使用裂隙灯高倍率高光强平行六面体斜照法,估测镜下泪液层和角膜厚度的比例。
有些制造商可针对不同验配对象,提供不同的试片组(范围从LASIK术后专用、RK术后专用、角膜移植术后专用到正常角膜及角膜隆起等)。还有些厂商利用角膜K值来预测应选择的第一片试片矢深,对于比较陡的角膜(如:圆锥角膜)则使用矢深较高的试片;对于较平的角膜(比如角膜移植后或屈光手术后)建议以最低矢深的试片来进行初步评估。
因为镜片与角膜之间的空隙为泪液储存区,所以在戴镜片时,需要先在镜片凹面注满生理盐水。又因为巩膜镜片的泪液交换比较微弱,所以可以直接把荧光素钠滴在生理盐水中,这样在评估的时候可以观察到绿色均匀的分布。
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提到,人眼可以观察到的荧光染色厚度约为20微米。也就是说观察荧光图时,呈现黑色的区域,不一定是镜片完全接触到角膜。
若使用较大直径的巩膜片时观察到角膜接触,代表该镜片的矢深过小,接触的范围越大,代表需要增加更多矢深。相反,在评估时观察到镜片下有气泡(但并非因为镜片配戴不当造成)表示镜片与角膜之间的空隙过大。上述这两种情况通过荧光染色就可简单观察。接触面积及气泡的大小也可当作评估矢深差距的线索。较大的接触面积或是气泡,表示该试片的矢深与所需矢深差距越大,然而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配戴的方式不正确,则很有可能会让气泡进入镜片下,形成“假性气泡”,因此,正确的配戴方式是准确评估的先决条件。
在角膜形状严重不规则的案例中也比较容易出现气泡。在这样的情况下,若观察到小且会移动的气泡,只要不影响到瞳孔范围的状况下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是大且静止不动的气泡则需调整镜片参数直到气泡消失。
若镜片与角膜间的泪液厚度超过500微米时,就算没有气泡产生,也有可能会降低视力表现并产生视觉干扰。
决定了角膜最高点所需要的镜片矢深后,也需调整其他区域镜片下的泪液厚度。在这个步骤中,镜片弧度是调整的重点。一开始建议选择比最平角膜K值稍微平一些的后光心曲率半径,通常可舒缓周边光学区及角膜缘区的压力,然而改变基弧也会连带改变镜片矢深,基弧变平会减少矢深。也就是说在改变基弧时,也许需要调整矢深来补偿基弧变化所造成的矢深变化。但是有很多制造商已经自动将需补偿的矢深计算进去(如:弧度改变时矢深固定)。
镜片的角膜缘区在验配时扮演了架桥的角色,镜片和角膜缘之间的泪液厚度足够,可确保巩膜片能够“架在”角膜上,不与眼睛表面过度接触。尤其角膜缘区是角膜干细胞所在处,负责产生新的上皮细胞,这些新的上皮细胞会分散到整个角膜,对于角膜健康十分重要。验配时尽量确保角膜缘区有100微米左右的空间,但这也要根据镜片的直径而定,不要压迫到角膜缘区域是很重要的。
若角膜缘区与镜片之间的泪液厚度过少,可能会使镜片在滑动时接触到角膜,而任何程度的角膜缘染色在配戴上都是不可接受的。
而对于角巩膜片而言,角膜缘区大多为定位区所在之处,所以较难避免接触。但仍须尽量使该区域所承受的压力降到最低。使用荧光染色观察时,确保最轻微的接触程度。
定位区的配适评估
定位区的配适与镜片和光学区之间的泪液厚度有极大的关连:定位区过陡会将整个镜片拱起,在镜片和角膜间形成更多空隙;定位区过平,不仅会造成中央角膜接触,也会使镜片定位区翘起,让配适评估更加困难。
目前在临床上没有办法使用仪器来客观判断镜片与巩膜是否吻合,只能利用裂隙灯以及OCT来观察。有些医生会先用裂隙灯或肉眼观察前表面的剖面图,来评估角巩膜轮廓,先让患者向下看,然后简单地观察眼前表面的形状。而有些医生则完全依赖试戴片来观察并评估该片的定位区是否与眼球表面相吻合。
定位区所接触的范围是球结膜,如果定位区过度紧压结膜,结膜受压区域的血液将无法通过血管,使得镜片下的结膜血管白化(conjunctival blanching)。结膜白化的情形如果呈现环状或超过一个方向,表示比单一区域白化的问题更多。若呈现环状压迫,则需立即调整镜片配适;若为局部压迫,有时是可接受的。可让患者看不同方向,观察及评估结膜血管白化的影响。
这种结膜血管白化的压迫一般不会在取下镜片后造成染色,但可能会在被压迫区看到反射性充血,甚至会导致结膜印痕,长期结膜印痕有可能造成结膜肥大。
镜片边缘
与角膜片相同,巩膜片也需要翘角帮助泪液循环。然而巩膜片的翘角不宜过高,以免影响配戴舒适度。虽然巩膜片在配戴时的滑动量非常小,但良好的边缘翘角,可让患者配戴起来更加健康。若镜片有些微滑动,就建议轻推镜片评估镜片翘角,这对于较大直径的巩膜片更为重要。
注:轻推(push-in)方式评估镜片边弧的松紧:利用下眼睑轻推镜片的边缘,感觉需要用多少的压力才可让泪液进入镜片底下来评估。如果需要使用较多力气,则代表边弧过紧;若不需要轻推即可让泪液进入,则代表边弧过平。
还有几种方式可以用来评估翘角是否理想:比如使用裂隙灯白光来观察翘角“下沉”在结膜中的程度及/或是否有翘起,若有翘起,在镜片边缘下方就会看到颜色较深的阴影。另外,使用荧光染色评估也是相当有用的方式,如同评估RGP的配适一样。也有一些验配师观察镜片边缘的泪新月评估翘角的高低。
散光设计或其他非对称设计
前文已述,眼球的前表面经常是不对称的,某些区域更平某些区域更陡,巩膜镜的散光设计或不对称设计会做在定位区,光学区一般不做处理,除非需要,才会在镜片的前表面加散光度数。和散光设计的角膜镜片一样,巩膜镜片戴在眼中也会在几秒钟内自动旋转到合适位置。理论上一般人眼睛两个轴向之间的矢深差距可轻易地达到500微米。
评估散光设计的镜片与评估常规镜片的方法相同:定位区不能有过多压迫或翘起。如果镜片配适不佳,可更换矢深差距不同的试片评估,直到出现理想的配适。若配适良好,则进行戴镜验光。视力不佳时,可在前表面加入散光度数来改善视力,然后将镜片旋转的角度以“顺加逆减”补偿至处方中,与验配一般散光软镜镜片的操作相同。
验配指定象限式设计时,多数验配者依然采用试戴片评估所需的参数。每个象限镜片翘起的程度可利用裂隙灯光切片的方式,以角膜中心厚度当参考值来评估。因为镜片戴在眼睛时会自动找寻定位,所以如果只有一个象限需要调整,是不需要额外标识的。但事实上,这些镜片的移动量并不大,所以也可以在镜片上做个记号(像散光设计一样),让使用者在配戴时确认镜片方位直接戴上。如果要在镜片上做标记,就需要告诉制造商指定象限的位置。
巩膜镜片戴在眼中基本上不会有明显的镜片滑动。若观察到过多的滑动有可能代表配适不良。与角膜片不同,巩膜片的垂直滑动,并不会增加泪液循环,反而会增加异物感、降低配戴满意度。
定位区是决定镜片滑动的重要参数,绝对要避免此区的结膜白化。修改镜片边缘,对于镜片滑动不一定会有帮助,尤其当已经发现结膜白化时更是如此。若镜片与角膜中央之间的泪液厚度过少,镜片会因为被角膜中心顶起而使镜片像翘翘板一样滑动,导致异物感及偏位。有时镜片滑动的方向也与巩膜的不对称相关,镜片会沿着较平的子午线来回滑动。更换为非旋转对称设计可以帮助镜片定位。
巩膜镜的佩戴和摘取
巩膜镜片的摘戴方式和ok镜相似,可以徒手摘戴,也可以用吸棒,不过巩膜镜的吸棒最好吸附面大一些,空心吸棒更好,可以配合吸取和松开。在配戴镜片时,需要确保患者的头部完全和桌子平行,因为镜片凹面完全充满生理盐水,要用手指或者吸棒平托上去,避免液体流出。
如果尺寸较大的巩膜镜无法一次性塞入眼睛,可以先将上眼皮微微向上拉,让镜片的上边缘靠在上眼窝边缘慢慢滑入上眼睑下方,然后保持上眼皮及镜片的位置,再轻轻将下眼睑撑开,将镜片戴在眼睛上(镜片上的盐水会溢出来)。
取镜也可以用吸棒,需要先吸镜片的边缘,让镜片翘起空气进入,再将其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