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发觉眼睛看不清楚,下意识地就认为是近视了,或者是年纪大了老花眼,然后可能就去眼镜店配副眼镜。如果这样做了,可能就陷入“视光”误区了。
视光:不仅仅是配一副眼镜那么简单
引发我们眼部视光问题的,不仅仅是近视、远视、散光等简单的屈光问题,更可能是由于眼疾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而隐藏在视光问题背后的眼疾,无法过验光配镜予以矫治,更甚者,如果去的是缺乏医学专业背景的验配机构,病情还可能被延误。
也就是说,视光不仅仅是配一副眼镜那么简单,而是要关注人们的视觉健康,发现隐藏在视光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保障人们的“眼健康”状态。
眼睛看不清楚,未必仅仅是近视那么简单
视光学的名称为Optometry,意为视力测定和验光法。
专家指出,以前大家更多的是停留在近视眼层面来理解验光配镜,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国外一些研究视光的前辈开始把“视光”的新观念带入中国,我们也开始从眼的健康、眼的保健体系建设上来研究和认识验光配镜,开始理解一些过去在眼科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对屈光问题的理解也更深。
也因此,这样的专业知识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不是所有眼镜店都能成为“视光中心
为了增强患者的信任度和品牌吸引力,传统眼镜店亟需“升级换代”,于是有各种“视光中心”、“医学验光配镜中心”如雨后春笋,真正的视光中心应具备怎样的功能?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原院长王勤美教授指出,视光中心的业务范围主要有对屈光不正、老花、斜弱视患者等问题的矫治,除验光配镜外,还包括视觉训练、青少年近视预防检测、缓解视疲劳等眼保健,能通过有效的光学手段、训练方法来解决病人问题。医学验光是一个概念,是指验配人员给患者配镜时能从双眼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以下细节:主视眼、辐辏调节、双眼平衡、镜片中心点等,最终做到镜片度数匹配、协调,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称为“医学验光配镜”。
“人眼是一个医学器官也是光学器官,验配人员必须了解眼睛的解剖结构、生理光学,知识结构应该符合这一要求:能通过健康检查看患者有没有其他影响视力的疾病,为患者出谋划策,让他选择光学矫正、药物治疗或手术手段来解决自身的视光问题,”王勤美教授指出,“要特别注意的是,儿童检查有复杂性,其准确表达有一定困难,加上儿童处在生长期,屈光的变化比较快,视力不好的孩子除了近视、远视、散光之外,还可能是弱视,弱视只能是眼科医生来诊治,眼镜店如果缺乏相关资质的人员,可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在眼镜店验光配镜后矫正视力上不来,应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治。”